中国古代如何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这是之前在知乎上的一个问题,我做的回答,记录在自己blog里。
中国古代王朝有实行过什么彻底灭绝或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政策吗?
比如说破坏草原,草原破坏了游牧民族就没办法活了;或者说破坏水源,水源破坏了,游牧民族也没办法活了........或者其他的措施
其实如果真的按照题主所说的破坏草原破坏水源,的确能起到短期遏制的效果。__但是长期来看,没有生活资源的北方民族只能铤而走险南下掠夺,恰恰是增加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风险。__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中原政权的对立,是贯穿始终的。而中原王朝其实也并不是一直都很懦弱,也又很多长期总结下来行之有效,虽然很多初看起来并不觉得如何,实际上效果非凡的策略。
1、筑墙筑城,烽火连环
长城和各种关卡都是这个战略的产物。这个是很被动的方法,但是很有成效。因为通常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是全民皆兵的。上马就是兵下马就是民,从兵员素质和后勤补给方便性上来说比中原兵好。而中原兵要么是服兵役(千里迢迢背井离乡过来),要么兵民合一的职业兵(府兵,卫所)。这两个要么士气不高,要么装备补给消耗大。所以如果不是国力非常强盛,防御状态就是最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强化自身优势守城、通过烽火告警,形成重叠层次防守,坚壁清野,一层层阻挡北方铁骑的脚步,是必须的,也很有成效。
2、迁民戍边
当年汉武破匈奴,置朔方、五原郡,迁移百姓实之,作用有几个:
- 百姓故土难离,一旦定居,则不愿离去。且所有财产皆在此,会誓死保护,也有利于中原政府对当地的长久统治。
- 汉时承秦制,行兵役,如果是本地兵役,则花费较少,百姓也士气较高。
- 汉民多了,则潜移默化的可以同化其他少数民族。而不是少数汉人被少数民族同化。
3、互通有无,可以从经济上控制北方民族
通过互市,因为中原的物产丰富,而且很多都是生活必需品,可以大量吸取北方的财富。如果不通回易,则北方民族又缺铁,盐,各种文明制品,同样能够给他们沉重打击。(当然也不能太过了,就如同题主的计策一样,那会适得其反,逼迫北方民族掠夺成性,所以要灵活间隔着使用这两个策略,不通以示惩罚,通市以示恩典。)
4、占领河套地区,占河西走廊,通西域
『黄河百害,惟利一套』,河套地区是丰美的牧场,如果没有这一地区,汉民族是没有足够的马匹能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同时由于通西域,丝绸之路能够给中原王朝带来大量财富,丰富国力,还能从西域从后方给北方游牧民族以威胁。让北方游牧民族不干轻举妄动。还有就是西域的诸多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一样,也是天生的战士,善加利用可以牵制北方大量国力。当年汉武通西域,一大目标就是『联大月氏、乌孙,断匈奴右臂』。
实际上,后续无论什么朝代,如果一旦损失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西域。则整个王朝的文治或许会昌盛,但武功却一定不会强大。
5、和亲政策
这个政策看起来很懦弱,嫁汉族公主为蛮夷妻女,很落老大帝国面子的事儿。实际上却很阴损。北方游牧民族都是一个个原始部落,并不像中原政权一样是个大一统的国家。因此内斗很厉害,要当老大,只有看实力,实力就是自身部落的人口、牲口。部落之间相互兼并非常平常。而和亲政策,让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下一代全都是,或者其中之一是汉民族的儿子,那么他们怎么比,父亲都一样,那只能比母亲这边的氏族实力大小了。而哪个民族又能和汉民族的实力比?其他儿子也肯定不会乖乖认命,必然会明争暗斗。这样就埋下了内斗的隐患。摧毁一个强盛民族的最好方案就是从内部突破,杀人于无形。历史也常常印证了这点。
你说如果那个汉人的儿子不认同自己的汉人身份,不听汉人的话怎么办?你想想在那种环境,就算他自己不认同,别人也会认为他是汉人的种,不会一条心。而他自己为了能在残酷的斗争中自保,也必然只能靠上血脉联系的这一座大山。
6、分化,内迁
如果通过一些外交手段或者和亲手段,分化拉拢了一批北方民族的叛乱分子或是分离出来的部落,就直接拉拢内迁,作为仆兵驱使。一个是让他们适应农耕生活,同化为汉民,一个是逐渐减少北方民族的实力,一个是可以以夷制夷,减少自身消耗。
7、直接或简介占领漠南地区。
漠南地区(现内蒙古)是游牧民族攻击南方的桥头堡。因为这里水草最为丰美,且气候环境不会太过恶劣。一旦这里由一个北方民族统一,那么必然成为大患,如果这个为南方中原政权所控制,那么漠北的民族则人口、实力不足,无法南下,顶多有些小打小闹的掠夺。
8、天子守边疆
这不是朱棣的发明,其实很早就有古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因为如果一国之都临近边界,则国家始终将边防视为重中之重,不会因为远离边界就不上心,放松军队训练、城防等措施,也不会是将偏远边疆完全转交给节度使、刺史等封疆大吏,导致叛变威胁。西汉在长安,临近边界,东汉在东都洛阳,居天下中,又有虎牢关潼关天险,心态就不一样了,武功就更是差远了。
9、通过引入宗教,改变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从根本上改变游牧民族
这是其实是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这种模式其实还是游牧民族自己最懂游牧民族,元、清朝就做的很好,通过用藏传黄宗喇嘛佛教为国教,逐步减少少数民族内部的戾气、尚武风尚;转向讲究奉献,积德,出世,修来世。同时宗教人员成为贵族集团不事生产,也为游牧民族增加了很大负担。另一方面是改变游牧民族的生产模式。之前说宗教还有一个附加品是文明上来了,社会组织模式也会逐渐由松散的原始部落转变为专权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或农奴制度,整体改变了游牧民族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模式。游牧改农耕,不再靠天吃饭,而是靠地吃饭。有了文明,有了稳定收入的生产模式,对土地、对奴隶人口有了依赖性,就自然而然的转入防守防御思维,而不再是一旦没有吃食,就四处掠夺的野蛮人进攻模式。这是一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法子,换句话说是个杀人诛心的法子,比之上面那么多条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蒙古人和女真人入主中原后短短几十年就腐化的厉害。)可惜难度也高了很多倍,能有这样智慧且有实际操作能力,风云际会的古人实在太少,连之前提到的游牧民族们自己也都是误打误撞自曝其短,才会被后世的人总结出来。